儿童艺术教育分享艺术能给孩子什么?
	 
	一种美好的人生态度
	一种优雅的生活品位
	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头脑
	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稻穗分割线
	 
	QUESTION
	关于问题
	 
	◆大家还记得上一期郭老师给我们留下的问题吗?
	 
	◆《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的主人公是谁呢?
	 
	◇ 没错,就是耶稣!你答对了吗?
	 
	◆ 下面就请跟着郭老师一起学习这一期的内容吧!
	 
	《可以听的艺术百科》
	 
	郭老师讲艺术之画里的秘密(三)
	 
	 
	郭老师讲艺术之画里的秘密(三)
	◆ 上两期我们讲过了画里的题材和构图的重要性,这一期,我来给大家讲讲画里的第三个秘密:透视。
	 
	关于透视
	 
	◆ 在欣赏一幅作品的时候,大部分的观者都在寻求视觉上的共鸣,而这种认同,其实就是我们共同的视觉感受。
	◆ 视觉现象塑造了视觉感受。
	◇ 透视,就是一种能让作者和观者产生共鸣的视觉现象。
	 
	◇ 人眼在观察客观事物时,所能看到的形态都存在透视规律。当相同的物体距离人眼远近不同时,距离越近,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越大;距离越远,则成像越小。所以,透视的基本规律就是,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根据郭老师的语音提示
	举起自己的双手放在眼前
	慢慢改变手与眼睛之间的距离
	实际感受一下透视的近大远小规律吧!
	 
	◆ 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常见的几种透视法吧!
	 
	线条(直线)透视法
	 
	◆ 直线透视法绘制的画面里,有一个非常好辨识的特点:
	◇ 那就是,你会看到一对友好相拥的好朋友,这对朋友就是一条马路的两条边,一条在马路的左边,一条在马路的右边,当他们离你很近时,左边和右边是分开的,慢慢的,他们离你越来越远。最后他们在远处,相拥在一起。
	《米德尔哈尼斯的小路》梅因德尔特·霍贝玛
	◆ 他们相拥的那个地点,叫做“消失点”。也可以称之为“灭点”。
	◇ 这对好朋友有时是可以被我们清晰的看到由分开到慢慢相拥的过程,有时他们隐藏在画面里。你想找到他们,那你也许会先找到他们相拥的那个点,也就是那个“消失点”“灭点”。
	空气(大气)透视法
	◆ 这是一种使用颜色而创造出来的空间与距离的效果。
	◇ 也就是说,我们透过颜色,也可以传递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视觉现象。
	《埃克河边的磨坊》雅各布·凡·雷斯达尔
	◇ 显示生活中,由于地球大气的缘故,远处的物体显得更大,更淡,更蓝,细节则更少。达芬奇曾经说:离观者越远,色彩就越淡。
	短缩透视法
	◆ 物体离我们较近时,会有变形,称为“短缩法”。
	◇ 使用这种方法,物体离观众较近的部分,显得较大;较远的部分则显得较小、较短。
	《园中悲痛》安德烈亚·曼特尼亚
	互动环节
	 
	◆ 下面请根据郭老师的语音提示,邀请家里人一起,参与互动,感受短缩透视法的神奇吧!
	透视的秘密你看懂了吗?
	回去可以多练习哦!
	下一期
	郭老师将为我们带来“色彩与色调”
	千万不要错过哦!
	 
	稻穗分割线
	 
	HAPPINESS
	关于幸福
	 
	孩子天真的眼睛、纯真的心灵
	正是艺术的本源、幸福的真谛
	童年正是对孩子进行幸福教育的最好时机
	我希望与父母们一起携手为之努力
	 
	我们不是培养艺术家
	而是培养具有独立精神的孩子
	培养能够通过艺术感受生活美好的孩子
	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我希望艺术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让孩子在艺术中
	“成为自己、感受美好、传播美好”
	即将上线
	由斯玛特教育集团与英国DK、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推出的《给孩子的艺术百科》书中,也会录入郭老师的音频课程哦!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