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申请

全国1009家经验复制 专属加盟经理与您沟通
十大美术排行 美术培训加盟 美术作品图片 美术课程体系 美术加盟排行

400-002-1103

北京市丰台区
金茂广场3号楼12层斯玛特教育集团

如何正确认知少儿美术教育中孩子“搞破坏”的幸福体验?

编辑:斯玛特儿童美术  来源:  :1970-01-01 08:00:00

  在大部分教育行业和家庭中,有一个很“正常”的“不正常”现象:就是大家都比较重视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比如说“孩子的成绩”,而对于一些无形却又很有价值的东西,却很忽视,或者说是“看不懂”,比如说“孩子的体验”。

  有句话叫作“体验即经验”

  一个孩子的体验,会构成他今后生活的宝贵经验,与书本知识相比,这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途径。

  但是孩子的体验和大人是截然不同的,有时孩子会做出许多在大人眼中“无法理解”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并不是错误的,只是不符合大人自己的做事方式,如果这些行为被大人制止,无形当中也就终止了孩子学习重要人生经验的过程。

  孩子是在“搞破坏”吗?

  有位爸爸在回家的时候,带了一箱鸡蛋。就在他把鸡蛋往冰箱里放的时候,2岁的儿子看到了,嚷着要和他一起放鸡蛋。爸爸很高兴,这是他和儿子第一次合作放鸡蛋。爸爸递给孩子一个鸡蛋,告诉他把它放到保鲜盒里。

  没想到儿子拿到鸡蛋后,没有往保鲜盒里放,而是拿起来往地上一磕,把鸡蛋磕破了,蛋清蛋黄流了一地。小家伙愣了一下之后,就伸出小手去玩。就在爸爸以为他会因此收敛的时候,却发现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第二个、第三个......小家伙如法炮制,一个接一个地把鸡蛋打碎在地上,玩了个不亦乐乎。

  这个时候,爸爸的反应就很重要,如果是立刻生气,并制止孩子这么做,那孩子可能就永远失去了一个在这个年龄感受蛋壳破碎和蛋黄出现的惊喜感的机会,失去了一个随意用手指感受蛋清触感的机会,或许这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感知力是一个很好的启蒙。如果爸爸对孩子的行为加以正确引导,这次“打碎鸡蛋”的行为可能会成为孩子创造力和发现力的开端。


儿童画画练习

  爱搞破坏似乎已经成为孩子们所特有的一种“公害”了。然而,如果我们从教育的层面去看待这个问题,那么“爱搞破坏”的说法是要重新审视的。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究竟有没有“搞破坏”这个概念,是值得思考的。什么是破坏,为什么要搞破坏,小孩单纯的心灵能装得下这么多想法吗?或许是因为天生的好奇心,或许是因为兴趣所吸引,他们把鸡蛋打碎在地上,拧掉玩具人偶的头,把手机扔到水里。

  但是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小孩子的某些“破坏”行为不仅仅是一种顽皮,甚至开始有些“让人担忧”了,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肆意破坏玩具的事情大伤脑筋,屡次教育未果之后,只能摇头叹息。“小小年纪就出现暴力行为,委实让人放心不下”这是很多家长经常找儿童心理咨询师去咨询的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从成年人的“视角”去评价孩子,更不要把孩子单纯、天真的行为放到道德的审判台上去评判。当一个孩子还无法理解各种抽象道德观念的时候,这种“教训”只会让他们感到莫名其妙、无所适从。我们经常看到在这种教训下成长的孩子,或产生羞愧不安的心理,或产生叛逆、死不认错的心理,对于长大之后的性格形成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在成人之后很难得到扭转。

  提供一个尽情“体验”的空间

  儿童教育的实质,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尽情“体验”的空间。一个孩子只有用画笔把画纸戳破了,他才知道画纸的材质与厚度。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教育。

  爱搞破坏似乎已经成为孩子们所特有的一种“公害”了。然而,如果我们从教育的层面去看待这个问题,那么“爱搞破坏”的说法是要重新审视的。


  请大家回忆一下,人生一路来最幸福快乐的瞬间是什么时候?

  回想那些给自己带来幸福体验的时刻——最重要的一个人或一件事,我们会发现幸福的体验是让人生温暖起来最重要的因素,这些人或事给自己带来了一段又一段非常难忘的回忆,如果一个人温暖的回忆多于痛苦的回忆,那他大约永远不会失去爱的能力,也不会在经历挫折和痛苦的时候,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再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方面,他是积极的和有能力的。

  如果父亲看到孩子打碎鸡蛋之后,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没有喝止,这位父亲的明智就为孩子带来了一段非常美好的体验。或许在孩子的眼里,打碎鸡蛋就是他当时最快乐的一件事。

  这些快乐教会了孩子鸡蛋的物理属性,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孩子什么是父爱,难道这不就是一种最宝贵的教育吗?


  当然,身为家长是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破坏”蔓延的,但是对孩子要有足够的宽容度,理解他们“破坏”行为背后的积极意义。

  孩子的体验贵在“尽情”,孩子在“体验”的时候,不应受到“是非对错”的约束,让孩子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什么是是非对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家长的责任,是用爱心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他们察觉不到的安全“护栏”,在保证他们的安全的同时,给予恰当必要的启发、引导和帮助。

  大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不同,所以我们不能把大人的标准“强加”给孩子。一切知识和道理,只有转化成为孩子自身的“体验”之后,才能更好地被他们所吸收。

  被“压缩化”的教育

  在实际的教育中,“体验”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家长只习惯于看到“有形”结果,他们很难认识到“无形”体验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意义。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课堂教学的设计,都是直奔结果而去,体验环节被大大压缩,甚至直接跳过了。学生学到了许多没有感觉、没有理解的“死”知识。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有很强的“目的思维”。比如孩子生活上的事情,家长经常直接大包大揽,直接替代他们来做,理由是孩子自己做不好。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家长做得越好,孩子就成长得越慢。

  这种“关怀”也会延伸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甚至延伸到本身就带有很强“个人体验性”的艺术教育中。有些家长会这样说:“除了素描、色彩、速写之外的美术课都是带孩子玩!”

  其实,有时候带孩子玩恰恰一种最有价值的学习,因为只有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体验才是最丰富的。而孩子只有亲身体验了,他才能真正掌握一种东西。而且在陪伴中能够带给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是多少知识教育都替代不了的。


  在斯玛特的课堂上,曾经有一位妈妈向我们反映了孩子作品的颜色不对,她坚持要在孩子的作品上添几笔,这样会让颜色“更完美”。

  在孩子的学习上,这位妈妈也是有着明确目标的,要求孩子的学习必须达到明确的结果,如果结果不满意,她就会否定孩子的学习价值。虽然这位妈妈在艺术学习上是有热情和天赋的,对孩子的教育也很关注。但是她没有认识到孩子“体验”的重要价值。

  如果孩子体验的颜色是那个样子的,又何必非要勉强孩子画出“大人眼中的色彩”呢?

  艺术体验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就算是面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张画,每个人对色彩、图形的观感都不会是一样的,更何况孩子与大人本身也有很多差异。

  孩子的美术能力不能达到成人的水平,没有必要非得急着去“纠正”他们。如果要“纠正”,也应该通过启发、引导,让孩子有了自己的体验之后,自己再去画。家长直接“纠正”了,表面上或许是好看了,但也等于是家长替孩子接受教育了,对孩子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位妈妈的做法,可以借用某一部动画片的台词来形容,完全是“为了正确的理由所做的一件错误的事”。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画出一幅完美的作品,而是审美素养的一种培育和提升。如果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自身的体验,只是机械地模仿,甚至是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来做画,那么孩子的审美素养是很难得到培养的,美术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这位妈妈的做法,可以借用一部动画片的台词来形容,完全是“为了正确的理由所做的一件错误的事”。

标题:如何正确认知少儿美术教育中孩子“搞破坏”的幸福体验?
地址:https://www.smart-art.com.cn/fumuxuetang/675.html
TAG标签:
Copyright © 2008 SMAR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2779号 北京斯玛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斯玛特专注2-12岁儿童美术教育国内少儿美术加盟品牌专业的儿童美术加盟